当前位置:首页 >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谁?这个成语背后隐藏了哪些历史故事?
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谁?这个成语背后隐藏了哪些历史故事?
作者:海润久远游戏 发布时间:2025-05-19 03:18:55

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是一个流传久远的成语,出自《史记》中的《夏本纪》。这个成语讲述了上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为了治理水患,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却都没有时间回家的故事。大禹的这种公而忘私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,被后人广为传颂,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。

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谁?这个成语背后隐藏了哪些历史故事?

大禹,又称禹帝,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,被尊称为“夏禹”、“神禹”或“禹王”。他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被斩首,大禹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,采用了疏导而非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中记载:“禹防洛而鱼不生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,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,但由于时间紧迫,任务艰巨,他都没有时间回家,甚至有一次听到自己的孩子在门内哭喊,也没有进去看一看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,不仅帮助中华民族战胜了水患,还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。

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故事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。一方面,它展现了大禹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感,激励后人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。另一方面,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、亲人和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,但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,人们往往选择牺牲小我,成就大我。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体现,如三国时期诸葛亮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忠诚,宋代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的豪情,都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。在现代社会,这种精神同样具有重要意义,许多科学家、医生和军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,成为了时代的英雄。

相关问答:
Q: 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中的“三”有没有象征意义?
A: 在古代汉语中,“三”往往具有象征意义,表示多次或屡次。因此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不仅是指大禹具体经过家门三次,更是强调他多次路过家门但都因公事繁忙无法回家,突显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。